首页

china叮叮女王

时间:2025-05-23 04:37:30 作者:贵州大方县接连发生两起山体滑坡 有人员被困 浏览量:22021

  中新网北海2月27日电 题:广西北海六旬铁警站好最后一班岗 传好平安“接力棒”

  作者 韦家智 廖才立

  甲辰龙年,对南宁铁路公安局北海公安处北海站派出所民警陆念峰来说,既是本命年,也是退休年。从1987年第一次参加春运安保算起,他已经历了3个龙年春运。今年是陆念峰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春运,他珍惜在岗的每一天,继续奔走在守护平安的道路上。

陆念峰(右)正在向兰贺赟(左)传授检查消防器材要点。韦家智 摄

  从警以来,陆念峰就一直扎根在基层铁路派出所,亲历了北海从普铁到高铁时代的变迁,这一条56公里的铁路线,陆念峰坚持不懈地走了37年。

  1999年,陆念峰在钦州地区驻站,车站只有几间平房,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普铁钦北线是新线,又是开放式线路,沿线治安比较差。陆念峰扎根在警务区,带领护路队员巡守、整改各种大大小小的线路安全问题。“对线路隐患问题我只有一步一步地走过,亲自检查过才放心,睡得安稳。”这是陆念峰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多年不变的工作习惯。

  时过境迁,如今旅客出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绿皮车到高铁,印证着时代的步伐。近些年,铁路沿线的各类案件大幅度减少,陆念峰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对沿线民众的法制宣传工作上。为提高沿线民众的铁路安全法律意识,减少危及行车案事件和路外伤亡事故发生,陆念峰经常深入辖区的沿线学校、村委、厂区、集市、田间、地头,开展铁路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陆念峰与兰贺赟正在清除在通道口的杂草。韦家智 摄

  长期的一线工作,在陆念峰的大脑中形成了一套清晰准确的“生物钟”:上午10时沿线附近居民购物回家高峰;12时,钦北线5公里850米附近,学生放学回家;16时,站在线路附近聊天的家庭妇女集中……不论刮风下雨,严冬酷暑,他每天都会准时守候在线路上,提醒过往的行人。

  2023年,为了使青年民警更快融入工作,派出所专门安排陆念峰与“00后”见习警员兰贺赟结成师徒对子。他手把手教业务,讲解工作重点、辖区管辖、周围村庄、车站职工等情况,提示每一处重要部位的检查重点,还会把徒弟介绍给沿线的村庄、学校的工作人员,把多年积累的业务知识和交结的工作关系传承下去。

  近日,陆念峰在集市买了几袋水果,带着兰贺赟去认识一些“老朋友”——沿线的孤寡老人。平日里,陆念峰经常和村委的工作人员对这些老人开展帮扶工作,逢年过节也都会购买一些粮油果蔬到这些老人家中拜访。

  “我们的工作不只是看护那两根铁轨,群众工作也要做好,跟老百姓打交道,我们总要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对得起这身藏蓝色的衣服。”陆念峰叮嘱兰贺赟,“希望他们以后也能成为你的‘朋友’。”

陆念峰、兰贺赟在帮助沿线孤寡老人干农活时开展访谈。韦家智 摄

  今年的春运已接近尾声,陆念峰有些激动和不舍,他知道,年过六旬的自己,很快就要与他日夜巡视守护的铁路线告别了。这一次春运,对陆念峰来说,是别离,更是传承与接力。

  “铁路沿线的平安,总要有人守护,师傅跟我说过,这条线路,早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知道他很舍不得,但我告诉他,我会替他守在这里。”这句话,兰贺赟说得认真又坚定。(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杭州7月24日电 7月19日至24日,“唱响新时代”第十三届中国合唱协会魅力校园合唱展演在杭州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千余名师生参与。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跨界呈现科技与文化

山西是国内长城资源保存相对完整、长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段之一,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主要分布在晋北地区,为蜿蜒曲折的夯土长城,保留了相对原始的面貌,因此以“野”著称。

11岁男孩开枪打死2人 美枪支暴力向青少年群体渗透!

通过持续推动“两重”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2023年增发国债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显著提速,重大项目投资“压舱石”作用凸显。

【百万庄小课堂】流感季别乱吃药!专家:感冒药和退烧药同服需慎重

在今年的篁岭晒秋文化节上同步举办了一场以中国乡愁文化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篁岭文旅代表曹锦钟提到,篁岭打造的乡愁文旅产品,不是突出“愁”,而是在“解愁”,把乡愁这一概念性的东西具象化、场景化,成为游客能够看到、拍到、摸到、品尝到、能互动的细节,最终触达乡愁感受。

和评理 | 美国应以切实行动落实共识缓和紧张改善关系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合作。我很高兴认识很多朋友,特别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宏,他在协助我们将研究成果落地这方面给予很大的帮助。2016年开始,我们陆续推出三种陇黄大豆(三种耐盐耐旱大豆品种,分别命名为陇黄1、陇黄2、陇黄3)。根据统计,目前甘肃农民已种植约83万亩陇黄大豆,截至2022年,估计因陇黄大豆增产而增加的收入达到约6900万元人民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